close

我報名了人本教育基金會的「快樂父母班」課程,

這週開始上課,總共有10堂課10個不同的主題,

講師上課2小時,之後還有助教帶領小組討論。

有朋友聽我報名了快樂父母班,直接反問我:「你不快樂嗎?」

我回答:「對,在教養小孩上我非常焦慮,我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小孩最好的。」

人本的教育宗旨就是不打罵小孩,我也知道體罰對小孩有非常多後遺症,

問題是在被小孩氣得發抖的當下要如何把持的住呢?

 

這次的主題【愛,從了解開始】,講師的內容大綱圍繞著兩個物件解說,

1.書籍:愛的藝術(佛洛姆)

愛 = 需要學習+練習的能力

愛 = 照顧(自己及小孩的身體與心靈)+ 關懷 + 責任 + 了解

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、健康是最基本的愛的表現。

關懷是用心、溫暖的陪伴,要多聽、多看、少用說的,

道理只講一次就好,不要囉唆!

對孩子的責任除了照顧外,還要讓孩子社會化,這方面孩子自己也要負擔責任。

了解則是最重要的,先了解自己給自己空間(喘息時間),

才能了解孩子是否空間(自由)不夠。

 

2.電影:心中的小星星

電影「三個傻瓜」的同一導演拍攝,也屬於印度的教育電影。

本片劇情描述一個總是趕不上功課、飽受責罵的小三孩子,在爸媽的失望下,

被送往寄宿學校就讀,卻幸運地在一位老師細心教導下,終於找回自信和自我的故事…。

李美華講師把劇情生動的口述出來,光是用聽的都讓人熱淚盈框了,

我想我會去找片子來好好欣賞一番的。

影片中的孩子不被父母認同卻因為有個良師而重生,講師告訴我們,

跟孩子最親近的人是父母,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是最清楚最熟悉的,

貴人不一定要從外面找,我們自己來當孩子的貴人,給孩子希望跟愛!

 

了解自己的需求進而了解孩子的需求。

從愛自己開始,愛夠了才不會到處討愛(不滿足)。

沒人喜歡被討厭,孩子做不到的事情是能力不足?

或是對此事根本不認同?還是父母自己給的指令不夠清楚?

孩子有能力就會做的好,成長需要時間,能力發展是一輩子的,

慢慢來,協助孩子找回能力恢復信心。

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,不能比較。

我們對孩子都是「理性太多,感性太少」。

 

 

會後的分組討論中,我們小組的助教分享說:

「把自己當成一座水庫不斷吸收愛的能量,

當充滿了愛的能量之後就能把滿出來的愛用來照顧別人」

所以我這座水庫還不夠滿呢,要多了解自己、照顧自己,

自己充飽了電力才有足夠精力去愛孩子、家人。

小組活動中,從每個成員的自我介紹可以發現教養小孩真是不簡單的事,

各家的疑難雜症有的雷同,也有特殊的案例,就是沒有一體適用的法寶。

說到激動處有的媽媽就哽咽落淚難以自己,

貼心的主持人還拿來一整包抽取式面紙供傳遞呢。

大家都不希望親子關係緊張甚至惡劣,很多家長也提到自己的認知是不能體罰,

可是氣頭上就是忍不住會打下去,有個媽媽不打孩子會被長輩一直責怪,

下場是孩子被媽媽打了,爸爸還會怪媽媽不是說不能打小孩,怎麼打最用力的都是媽媽!

這種壓力我懂,也好無奈。

上課時講師有提到:「人都會有情緒,打就打了,不要因此認為自己是壞媽媽,

可以事後好好跟小孩說明自己的情緒,甚至道歉,而不要給自己貼負面的標籤。」

 

最後有一項回家作業,要錄一段甜言蜜語給孩子聽,

最好能每天播放,如果可以也請孩子錄一段送給爸媽。

這讓我有點傷腦筋,平時跟小孩撒嬌、親親抱抱可以很隨興,

不過要錄下來感覺好正經、好嚴肅,該怎麼拿捏可以讓我想很久了。

晚上老公很關心的問上了什麼內容,然後開心跟兒子說:

「每個週二媽媽上課的日子就是你們的兒童節,YA!」

是怎樣,平時是母老虎唷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何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